米百俵
今天看讀賣新聞時,讀到大相撲的土俵(どひょう)業者,受到此次春場所中止的影響,預估將會遭受四百萬日圓的損失。
雖然不滿力士做假,但在想不到的地方都有人受害呢,那些領高薪卻不守法的力士真的是該好好地向那些人道歉才是。
話說回來,
因為好奇查了查「俵(ひょう)」這個字。就像「斗」是古代中國計算穀物的單位一樣,「俵(ひょう)」也是用來代表米的重量的。歷來1俵是重量都不一致,從20到60公斤都有。但到了明治時期,就全國統一為60公斤了。
今天要介紹的則是在查「俵」這字的過程中,發現到的一則有意義的小故事。
那就是「米百俵(こめひゃっぴょう)」。
在戊辰戰爭敗北的長岡藩(現新潟縣長岡市),其領地由7萬4千石減為2萬4千石,使得該藩藩士生活困頓。長岡藩的支藩三根山藩實在是看不下去了,就贈送一百俵的米給長岡藩。
正當藩士都在為收到此大禮,將會讓接下來的生活好過些而感到興奮時,長岡藩的大參事(約等於現今的副縣長或是副市長)小林虎三郎卻決定不將所收到的贈米分給大家,而要將米賣掉來籌措設立學校的經費。
當藩士不滿地跑到虎三郎的面前抗議時,虎三郎卻回以「就算是百俵的米,拿去吃的話,一下子就吃完了。但是如果拿來辦教育,卻能成為明日的一萬、百萬俵米。(「百俵の米も、食えばたちまちなくなるが、教育にあてれば明日の一万、百万俵となる)」而獨排眾異的用賣米所籌到的經費成立了一間「國漢學校」,為當地的教育建立起基礎。
之後「米百俵」就成為忍受現時的痛苦來成就將來利益的代表。
這個「米百俵的精神」,也曾被前日本總理小泉純一郎於國會演說中引用,還成為當年(2001)年的流行語呢。
【後記】
以前也常看到有平民老百姓為了興學而努力存錢,但現在這類的新聞卻很少見了。大概是學校過剩,讓以往崇高的教育不再稀罕了吧?

